[時論]“後金正日時代”北韓體制穩定難以期望
文=國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安德列-蘭考夫 (2008.09.22 17:06)
▲國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安德列-蘭科夫
時下,有關金正日健康異常以及未來北韓體制走向的報導持續不斷。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也曾有過類似的傳聞,所以很難說這些報導有多大的可信性。但此次傳言所引起的風波不能不讓我們對韓半島的未來重新加以思考。因為現年66歲的金正日的健康確實有問題,所剩時日不多。

專家對“後金正日時代”的北韓領導班子的組成以及北韓將採取的政策提出了各種假設。金正日之後的體制將在金正日死後遭到嚴重挑戰。不管如何組成“後金正日時代”的領導班子,不管他們採取什麼樣的政策,首先遇到的是如何維護國家安全的問題。但考慮到目前北韓的情況,維護國家安全並非容易。

目前,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無比輝煌,唯獨北韓長期處於經濟蕭條,甚至未能擺脫糧荒狀態。北韓的人均收入按最樂觀的估計也只有中國的三、四分之一,韓國的十五、二十分之一。當今世界,如此懸殊的經濟差距肯定威脅政權的正當性。所以北韓的少數掌權派把嚴格控制國民當作維護體制的基本方針,想盡辦法令國民喪失對政權進行抗爭的能力和意志。

世界歷史表明,革命或叛亂不是在老百姓的生活條件或暴政最惡劣時發生。而被推後的改革或政權內部的分裂及爭鬥才是導致社會不穩定和叛亂的因素。北韓領導班子肯定會明白這個道理。

世上沒有不喜歡權力的掌權者,但北韓的精英集團特別重視保持已有的權力。從歷史上看,任何一個國家發生政權交替,新的領導班子仍由舊的精英階層組成。18世紀90年代法國實行了恐怖政治和土地改革,但統治19世紀法國共和國的人大都是17至18世紀貴族的後裔。現在俄羅斯的事業家多數就是共產黨幹部和他們的子女。就北韓而言,只要體制崩潰被南韓吸引統一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北韓的統治階層肯定知道南北統一後沒有他們的未來。他們還知道,因為金日成父子政權犯的罪行和侵犯人權問題說不定受罰送進監獄,因此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

這種集體利害關係要求北韓精英團結一致。但即使他們團結一致,能保持到什麼時候還是個問號。問題是金正日逝世後他們的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可能發生矛盾。

不管民主體制還是獨裁體制,是最高領導班子的成員都有自己的野心。獨裁者突然死亡,是有野心的政治人物實現夢想的好機會。人民軍元帥和黨中央書記等也許會對金正日及其政策懷有不滿,但他們都把“偉大的領導者”當作保持體制的保證。然而一旦金正日逝世,這些高層幹部首先考慮的不是推舉新的領導人,而是如何借機掌握政權。

再說,北韓領導班子內可能存在看不見的矛盾和派別。就是說,在後金正日時代可能掌權的人物和敵對的一方,將因為對肅清的恐懼而為掌權進行鬥爭。他們知道這種衝突會破壞體制,但如果對方掌握權力,自己會成為肅清和死亡的對象,所以對他們來說權力鬥爭將會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因此體制內部的不穩定和混亂將不可避免。

集體利己主義還是個人利己主義,到底哪一個占上風呢?我們也許很快就會知道答案。不容置疑的是北韓的未來不會一帆風順。



朝鮮日報中文網 chn.chosun.com
本文內容歸朝鮮日報和朝鮮日報網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摘編